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日本申请电动车关键专利技术居榜首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搜狐汽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27 16:00:22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编者按】12月26日,以“绿色元年的变革策”为主题的“2010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年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包括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及企业在内的近200名官产学各界人士,在两天时间内,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探讨。在以“全球汽车产业制高点——混合动力与纯电动的战略选择”为主题的分论坛中,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机械审查发明部茅红处长做了专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茅红:首先感谢第一电动网为关注和投身研发新能源汽车的人员给了一次交流的机会。昨天还有刚才各位同仁从不同层次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行了精彩的讲演,我自己听后也很有感触。今天我主要通过纯电动汽车这个专利申请一些方面的态势给大家做了一个交流。今天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情况,第一点是概述,第二是产业现状,第三是专利现状,还有关键技术,重点企业在华专利申请的状况,我们通过这几点来看,看看到底在知识产权这方面,在这一块一些的状况,大家有一些了解,使得我们在以后研发当中可以参考的这些方面的东西,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的数据。我们都知道,当今世界所面临的能源危机,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三大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得包括汽车产业在内的传统工业,通过技术核心向新能源时代,这只是时间的问题。纯电动汽车以节能环保的特点,与混合动力汽车一起共同构成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法规,限制汽车排放和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在三种电动汽车,即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核燃料电池汽车中,纯电动汽车是目前唯一距离产业化最近,且达到零排放标准的一种机动车,像国外一些制定法规以后,强力推行,促进了纯电动汽车的小批量,商业化生产和实践应用,美、日、欧等各国主要汽车公司在九十年代都推出了纯电动汽车行,但是随后因为电池等成本的昂贵价格,以及市场需求狭窄,而相继发展较为慢,但尽管如此,对纯电动汽车的先进驱动系统,先进电池,以及管理系统等深入研究仍在继续。另外小型的,低速的纯电动汽车也在不断发展。 下面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纯电动汽车的专利状况。第一就是纯电动汽车国内外专利分布态势,第二就是国内外主要技术持有人相关专利申请情况。第三就是纯电动汽车国内外重点技术的分布状况,第四就是介绍一些企业在华纯电动汽车的专利技术。我今天主要介绍一下纯电动汽车的情况,像混合动力车的情况,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在这一块介绍了。 我们都知道,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清洁能源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包括以下几点,有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燃料的成本与安全性制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双动力源混合机构多样,但控制策略比较复杂,在国内企业都遇到一些问题。而纯电动汽车它结构简单,产业化可能性高,因此是我们一些国内企业它研究的终极目标。 我们都知道纯电动汽车它的一些技术基本构成就是底盘,车身,附件,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相关控制系统。而关键技术是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控制系统。下面介绍一下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中国一些相关政策。 下面看一下我们国家自从申请这个专利以后一些有关纯电动汽车这方面的申请的一些情况,大家可以看几点,目前全球,我这个数据采集日期是2009年的11月,因为在10月底的时候,根据需要,一些政策性需要和预警需要,做了一下这方面的研究,所以数据截止到去年的11月,我们对有关的纯电动汽车专利申请进行了一些收集和分析。现在目前全球申请大家看到是16943件,我们看它的几次高峰,第一次高峰申请量在1986年左右,第二次高峰是在1995年左右,第三次高峰是2005年至今,从我们这个图能够看出来。我们通过以上情况可以看到,这三次的高峰是以三次石油危机时间段相吻合的,说明纯电动汽车发展,不仅是技术上的问题,而且很大程度上还是经济方面的问题,从以上专利申请上的趋势来看,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也大致可能与这三个方向是相同的,也经历了第一阶段的时期,就是85年到96年,还有第二个时期就是97年到2001年,还有第三段时间就是2002年至今。第一阶段,85年到96年,纯电动汽车处于技术引入期,专利年生产量基本上在30件左右,第二阶段从1997年到2001年,纯电动汽车处于发展初期,专利年申请量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数量停留在一百件以下。第三段时间从2002年至今,纯电动汽车专利技术进入了高潮发展期,增长量迅速提升,增长率保持稳定。这是中国专利的一个区分段,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下面是一个申请状况图,大家知道中国专利分不同类型,一种是发明,一类是实用新型,大家知道发明专利技术含量是比较高的,大家看红线粉线是发明,蓝线是实用新型的情况。国内专利申请类型发明占33%,实用新型占37%,国外来华申请专利比较高,发明专利占99%,实用新型是占1%。中国专利申请还包括不同路径趋势图,大家都知道PCT就是国际申请,国际专利申请状况,国内申请PCT非常少了,才占0.1%,而国外这一块,国际专利相当高,达到了40%。 下面看一下中国专利申请国家分布图,第一申请国还是咱们自己本国,刚才提到中国申请量绝大部分都是实用新型,而第二申请大国是黄颜色这一块,黄的是日本,第三是美国,112家,第四是韩国,下面不一一介绍了,第五名是德国。所以从前五名来看,这是我中国申请的一些情况。 这是一个国内申请趋势,还有一个是国外来华申请的趋势,根据不同的年份,大家看一下,国内专利状况从85年,跟刚才分析的一样,在初步阶段一直到一个引入阶段,一个发展阶段,还有一个是递增阶段,国外也是这么一个趋势。大家看一下国外有一个向下,是由于他到中国来申请以后,还有一个公布阶段,我们都是以专利公布数据,他到中国来以后,他可以选择在18个月公开,所以有一些申请以后由于没有公开,所以这一块没有统计在内,大家看有一个往下,这可能并不代表他申请量下降了,只是一个还没有公开的状况。 这个是一个有关专利,纯电动汽车在中国专利申请的状况,就是它的法律状态,国内外有一些放弃了,还有哪些在有效,这些目前都是有一个法律的状况。国内现在有效专利还有157件,我说的有效专利就是已经批下来的,国外来华有效专利现在还有208件。 这是一个有关申请领域的分析图,就是我们看看这个申请专利它处于哪些领域,大家知道我们专利都是根据,有一个国际IBC分类号,我们通过分类号可以看到他在这个领域当中哪些比较活跃,而这个全球专利的申请分布于中国专利分布我们可以看到是基本吻合的。 我们可以看到,该领域主要集中在车辆,驱动电池,驱动电机,充电等方面,而国内在,该领域在中国申请也集中在这些方面。这是国内专利申请领域的分布图,还有国外来华申请领域的分布图,我们通过申请量的件数来看,在各个领域都能看到它具体有哪些,占有量是多少,我们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可以关注国外在中国,它在这块领域的分布情况。从这个全球专利申请,排在前十的国家组织分布图这是一个,第一是日本,第二是美国,第三是中国,第四是德国,第五是韩国。专利申请从这个图来看,日本以9885件专利申请遥遥领先,通过进一步对美国、欧洲申请专利的分析,一些重要的专利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日本在这一块还是在第一,专利申请上排在第一的事实与日本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的不断研发的现状及产业地位相吻合,美国以1893件专利申请排在第二位,而我国专利申请排在第三位,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对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研发非常关注,并且在政府的财政补贴下一些车型投入公共事业的运行,在相关产业的发展上具有比较好的前景,传统的欧洲汽车工业强国德国、法国、英国也排在前列。我们看值得注意的是,与我国同处东南亚的汽车强国韩国拥有955件专利申请,排在第五位。一个比例,日本大概占58.3%,而中国占8.88%。这幅图是全球同时在美、日、欧申请时的专利排名前十的国家,组织申请的分布状况图,第一是日本,第二是美国,第三是欧洲,第四是德国,第五是法国,这里看到中国是仅有7件。我们从这个图的比例来看,日本他占的比例还是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各国的,他达到了48.5%,而我们国家只占0.69%。 副这幅图是国内专利申请图,前十地区申请的分布情况,第一是浙江,第二是广东,第三是江苏,第四是北京,第五是上海。上面是总的图,下面把实用新型和发明分开了,和上面吻合的,浙江是第一,实用新型从图上来看,可能是270件左右,而发明有100件左右。我们通过这个图可以看到,申请区域集中在技术比较优势的地区,前面几个都是沿海城市,研发单位比较集中的一些城市,像北京、上海。我们从这一块来看,这幅图主要反映国外来华专利申请国家地区的申请量分布图,第一是日本,他申请了385件,日本还是占了60.6%。 我们可以看到全球申请量排在前十的申请当中,九家为日本企业,其中总量占全球申请总量的22.5%,丰田公司以815件排在第一位。这个反映全球同时在美、日、欧申请专利排名前十名的申请专利分布图,他同时在美国申请,也在日本申请,也在欧洲专利局申请的状况。 下面这幅图主要反映了全球专利申请人类型份额的分布,第一占83%的还是企业公司,就是咱们最主要的产业主体,个人申请达到15%,政府机构以及科研院所是占1%。从这幅图看到,纯电动汽车研发主体还是企业,在技术研发后得到较好的应用。 从这幅图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专利申请量排在前十申请人的份额分布图,第一我们看到还是日本公司,丰田公司29%,第二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1%,从这个幅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比亚迪公司,还有天津松正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理工大学都进入了申请量排名的前五位,这显示我国企业在纯电动汽车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拥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这种意识也不断在加强。 这幅图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内专利申请排在前十申请人份额的分布,第一名刚才已经说了,是比亚迪有限公司,第二是天津松正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第三是北京理工大学,第五是万钢,第六是清华大学,下面不一一介绍了,这是一些份额的申请量的情况。而国外来华专利申请量排在前十的申请人分布情况,第一还是丰田自动株式会社,这个排名占的份额大家看一下,关注一下就可以了,不一一念了。 我们把电动汽车关键技术我们给分成三类,包括电池,电机和控制,而这三类专利申请的份额我们从这幅图可以看到基本上差不多,控制技术占41%,电机占34%,电池占25%。尽管分布基本平衡,但是对纯电动汽车关键的专利分析我们却有侧重,其中电机技术在我国已经发展多年,本身就比较成熟,其中申请量平均占申请量可以说是三分之一,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电机工业整体发展规划决定的,同时纯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申请量相对较少,这可能与设计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厂商并非传统汽车厂商,就是说可能咱们研发做纯电动汽车的,他没有去专门研发电池,而且他没有这方面的技术能力,或者这方面的技术特定人才专门搞研发电池。当然了,如果设置研发电池的情况,可能加大了企业这一块的成本。美国也是,我们了解美国他电池自己不研究,他专门找做电池的公司等等去研究,我提供关键数据你研发,因为这会节省好多成本。 这是电机技术主要领域分布的状况,根据年份的申请量情况,还根据我们刚才提到的一些分类号的情况它的申请量。这个是一个电池技术的申请情况分布图,上面这个是中国专利申请人年代的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在2005年以后,06年、07年,这一个图,一个突涨的过程,这可能在有些企业,或者有些科学院所在这方面可能有一些重大的突破,有一个发展新的方向,而下面这是一个电池主要涉及领域的分布情况,还涉及一些主要的分类号,这样可能大家对分类具体有一个细化的了解。 控制技术相应跟电池技术和申请量状况基本相吻合,它也是在2005年后有一个突增的过程,主要审计领域根据下面这个图可以关注到。 我们都知道控制技术包括它这几方面,一个是电机控制,还有电池控制,还有一个安全控制,还有整车控制,所以在这几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它的分布,我们对这一块进行了一些分析,这一块分析,电机控制专利申请量大概占45%,而电池控制占23%,整车控制占13%,而用电控制19%,这是专利,我们通过这个图能够看到在控制方面,大家都关注的一点,电机的控制占的份额比较大,是占45%。 我们再看重点的技术,在电机控制当中,一个是电机变频调节技术,电机机械特性优化控制技术,还有针对新型电动机的控制技术,还有电机控制电路技术,还有电机矢量控制技术,我们分这几类再细化一下。而电机控制包括多电机调节技术,还有电机电磁特性优化调节技术,还有基于先进控制策略的电机控制技术,直接为整车控制服务的电机控制技术,我们通过阅读这个专利情况,它所包括这些内容。 电池控制技术我们看看申请量情况,北京大概有40几件,居第一位,而在国外来申请,从下面图来看,电池技术控制设计第一还是日本。电池控制主要是我们通过专利分析看,它主要是在这几方面,电池充换电控制,电池组控制,电池检测控制,还有电池温度控制这几个方面。 整车控制我们在国内申请大家看看,上边是国内申请的状况,下边这一块也是国外申请的状况,我们通过这一块,跟刚才的电机控制基本相吻合,第一这一块还是日本,达到了可能24件,就是有关整车控制技术方面。整车技术方面涵盖哪些内容呢?主要是整车控制的网络结构,动力总成操纵技术,还有分轮驱动控制技术,以及制动控制技术,整车电器负载控制技术,车载电子设备的冷却技术,这都是整车控制领域申请的一些技术。 安全控制国内申请这一块看到发生了变化,第一申请是安徽,申请量在国外这一块没有发生变化,第一还是日本。用电控制主要涵盖哪些内容?电子元件冷却、高压电保护、漏电保护、充电保护、过流保护,还有其他,涉及关注申请的状况。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刚才大家好多人提到充电技术,配套设施,截止到我刚才提到去年10月底,涉及纯电动汽车充电站技术中国专利申请不多,一共才147件,其中国内专利申请为130件,占充电站技术申请总量的88.4%,国外来华专利申请量为17件,占充电站技术申请量的11.6%。 这是一个充电站技术发展的态势图,这是一个地区的分布图,充电配套设施涵盖几个领域,国外在这一块比较多。我们知道重点行业,我们申请量国内企业是一个比亚迪公司,还有一个奇瑞公司,国外主要是丰田公司和日产公司。奇瑞公司主要分布在电池技术,电池的,电机的技术,以及电机、电池、整车控制方面,而比亚迪公司主要是电池技术,尤其是电池的二次制造技术,以及用电安全,制动,底盘等技术,充电配套设施也有,比亚迪也在充电设备上申请专利。而国外企业主要是丰田和日产,丰田技术主要分布在电池技术,电机技术以及电池控制,丰田技术主要分布在电机控制,整车控制和用电安全控制。以上我主要介绍一些在华的还有国内一些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谢谢大家!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