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试驾普锐斯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深圳车行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25 13:25:56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深圳汽车

普锐斯

  一款油耗本就不高的油电混合动力车,其第三代车型又将百公里油耗相对第二代车型降低了8.5%,经济状态下油耗只有4.3升,而且为5个成年人提供舒适的驾乘空间。我已无法用通常描述试车感受的言语来撰写此文,我只想说,到目前为止,丰田第三代普锐斯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最为环保且满足家庭日常出行所有需要的理想代步工具。

  人们总是更喜欢负面的评论,因为不单对于作者来说这样的评论更有挑战性,而且所引起的社会关注度也更高。但有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难堪的事实,人们面对新生事物的时候总是谨小慎微,尤其是上了些岁数,经历了不少世事的中年人表现更加明显。两种心态综合起来很容易失去捍卫新事物的机会,因为新生事物往往还不成熟,还会带来种种问题,但社会的进步需要给新生事物一定的空间,让它们能够逐渐成熟起来。

  新的创作、新人及新的产品需要时间来被人们接受,而普锐斯这个目前经历了三代锤炼的油电混合动力轿车在我们的生活中却绝对还算得上是一个“新事物”。一个月前的试驾使得我有了全新的经历。奇妙的一天,来自令人意想不到的驾驶体验。如果说那一天它和它的创造者挑战了我对“试车”先入为主的观念,我想这仍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法,他们彻底震撼了我。过去,我曾经对购买过它上两代车型的人表示过不屑。但我发觉,现在我才彻底理解了这些人——并非任何人都能成为伟大的人,而伟大的人可能来自任何地方。现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节油车,论自身价值,也只能用入门级来形容,但依我的看法,它是全世界最好的车,而且还必须把“之一”两字去掉。于是我用最短的时间再把这辆车借来细细“品尝”,来满足我那许久未打开的“口腹之欲”。而至于作为读者的你能不能接受这个“口味”,就要看你自己的“饮食习惯”了。

  有句古话“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用在这里太贴切了,普锐斯很容易被人嘲笑,但能理解它真正价值的人绝对是少数。虽然普锐斯用前两代的辉煌销售业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但就普锐斯本身的价值而言,它还是有些“昂贵”。要不是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倾向,它也很难生存至今。那为什么还有很多人骄傲地炫耀:“我驾驶的是混合动力车,对,是我”,原因很简单——拥有环保车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它本身所起到的环保效应。

  欧洲人可能听到我上述言论该跳出来了,并且拿出他们的柴油环保车准备和我理论一番,没错,我承认在节油及碳排放等指标上,普锐斯不一定会比欧洲的柴油车更有优势,而且驾驶乐趣也无法与那些车相提并论。但是我们同时必须承认一点,是普锐斯让我们开始真正关注环保、关注节油、关注碳排放。自普锐斯之后,我们看到了本田civic Hybird、Insight (配置 口碑) 、大众的BuleMotion系列,还有奔驰、宝马、奥迪等各大汽车厂商跟进环保车计划。当然还不只这些,我们还看到了类似Smart这样的另类小车,而且还不得不提到前不久诞生的Volt  概念车。现在理解了普锐斯的价值了吧,它也许不是最好的环保车,但却是环保车概念的一个标志,因此“腔调”二字不是只能用于形容那些开着超级跑车的车主,也同样适用于那些率先驾驶环保车的车主。

  和任何车型升级换代所做的手法基本一致,普锐斯也不例外地增加了动力的输出。排量从上一代的1.5升增大到现在的1.8升,车身尺寸也顺应需要而进一步增加。虽然增大的发动机和车身使得新车相比老款增加了28千克的重量,但配合体积更小的混合动力装置,使得整车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只要驾驶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城市中即可实现百公里油耗低于4.5升的好成绩。新款普锐斯在进一步提高燃油经济性的同时,还进一步缩小了它与普通家用轿车的差距,在两套动力系统共同配合加速时,它能轻松在10.4秒的时间内完成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

  整车的各项性能指标已经非常接近普通家用轿车的标准了,只要其销售价格与普通家用轿车看齐就会赢得更大的市场。新款普锐斯为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降低研发成本,它直接采用了丰田Avensis的平台。虽然整车价格仍然超过20万人民币,但考虑它已经跻身B级轿车的行列,所以这个价格还算公道,但还需要进一步压缩制造成本才能被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接受。

  普锐斯就这样通过三代车的努力让人们逐渐接受了它,虽然接受它的人还只是少数,但它凭借良好的可靠性和适应性正在占领全球市场,让越来越多的受过高等教育并且富足的人开始成为它的第一批消费者,并且用他们的身体力行宣传着环保概念,让曾经驾驶着跑车招摇过市的富二代富三代们逐渐明白什么是社会责任。普锐斯的意义正在于此,它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有“腔调”的驾驶方式,不再是大脚油门地呼啸而过,而是“不带走一片云彩”,悄悄地驶入自己居住的小区,不打扰左邻右舍安静地享受着他们各自的生活。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