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日本汽车龙头 丰田的核心理论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10 10:48:09 文章录入:suyang 责任编辑:suyang |
|
日本是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因此丰田喜一郎认为,开发燃耗功率高、可靠耐用的汽车对日本汽车工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课题。因此新公司成立后,他在研究开发方面为汽车技术的革新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1939年,公司成立了蓄电池研究所,开始着手电动汽车的研制。1940年,成立了丰田理化学研究所,后来发展为丰田中央研究所。1945年,丰田决定在原有的卡车批量生产体制的基础上组建新的小型轿车工厂。主要是考虑到美国的汽车厂家不生产小型轿车,指望因此而避开同美国汽车厂家的直接竞争。1947年,第一辆小型轿车的样车试制成功。根据流体力学原理,这辆样车采用了流线型车身和脊梁式车架结构,配以四轮独立悬架构成了一种全新的车体机制,最高时速达到87公里。 丰田喜一郎对汽车工业的另一项重大贡献是他摸索出了一套汽车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方法。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实现大批量生产,他进行了一系列试点。首先,将全公司的工厂结构进行了调整:将新川工厂改为爱知钢铁公司;将机床生产部改为丰田机械公司;将新川工厂改为爱新精密机械公司;将车身部改为丰田车身公司;将电气安装部改为日本电气安装公司。经过调整公司实现了自身结构的专业化、合理化、科学化,从而改变了大一统的混乱生产格局,使公司的专业化程度、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生产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其次,将工厂内部的生产结构进行了调整,使其适合于专业化生产。以汽车总装厂为中心,把社会上零散的零部件厂组织起来,有计划地把自己的生产需要同他们的技术结合起来,利用外部订货的方法,实行零部件生产的扩散。他将组装汽车所用到的所有零部件分为内制品和外购品两大类,其中,内制品又分为技术难度大,进货价格高的内部制造件和准内部制造件,外购品分为一般商务就可生产的一般外部订货、需要给予技术指导或需要使用特殊设备的零部件的特殊订货,以及只有使用专门设备才能加工的零部件的专门订货三种。内制与外购实行分别管理,既保证了生产,又降低了成本。 丰田喜一郎创新了后来风靡全球的“丰田生产方式”。传统做法是库存大,从铸件到半成品都要先入库,需要时再取货、加工,加工好的零部件每天也要依工厂生产需要办理入库、出库。丰田喜一郎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传统的“批量生产方式”改为“弹性生产方式”:工人“每天只做必要的工作量”,零部件用多少生产多少,为推广这一生产方式喊出的口号是:“恰好赶上”,许多外购零部件在付款之前就已被装车卖出了。因此,工厂无需设置存货仓库,无需占用大量周转资金。“丰田生产方式”已经超越国别、行业而成为世界许多国家争相学习的先进经验。 3、石田退三发扬“丰田精神” 石田退三是丰田佐吉的得意门生。1950年,丰田濒临经营危机,不仅身负10亿日元债务,而且还爆发了罢工事件。作为社长的丰田喜一郎引咎辞职,石田退三临危受命,接替丰田喜一郎出任丰田社长职务。“人必自助而后有天助”。石田退三上任不久,日本经济开始复苏,抓住这个机会一举使公司摆脱了财政赤字,并将所赚的钱全部投入到生产设备的更新和扩充上。石田退三担任丰田社长的11年,正值日本经济从恢复到高速增长的过渡时期。在这股经济的热潮当中,石田退三发扬“丰田精神”,领导丰田为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石田退三的主要功绩在于,制定生产设备现代化的五年规划;确立生产“纯国产车”的方针;成立“创意委员会”以及对新生产方式的研究推广;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TQC制度等。 石田退三在发扬“丰田精神”的基础上,创新了“经营四个主义”:合理的赚钱主义、设备第一主义、无借款主义和彻底杜绝浪费主义。具体含义是,经营者的使命首先是要通过满足社会需求来赚钱。就丰田而言,就是要生产物美价廉的“适销的汽车”,这就是“合理的赚钱主义”。鉴于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机器设备的效率,因此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目的的投资尤为重要,必须根据缜密的长期经营计划合理地有计划性地进行设备投资,这就是所谓的“设备第一主义”。石田退三自1950年接任至1953年底,共计在设备上投资达120亿日元。为了发展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企业必须拥有雄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自有资金,因为“谁有钱谁就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这就是“无借款主义”。企业应该在经营上做到公私分明,彻底杜绝浪费。企业对社会承担着确保赢利的责任,因此企业应把每名职工的聪明才智都集中起来,为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努力。 石田退三还特别强调企业要实现“三个目标”:“造物、造钱、造人”。“造物”就是要生产物美价廉的丰田车,“造钱”就是要让丰田赚钱,“造人”则是指培养大批具有“丰田精神”的企业员工。“造人”是“造钱”和“造物”的根本基础。 石田退三对“丰田精神”具有独到的见解。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用日本人的智慧和技术建立日本自己的轿车产业。这是丰田创业以来始终不渝的一贯方针;二是最优秀的产品和最优秀的创意。最优秀的产品就是指物美价廉的汽车,最优秀的创意是指良好的生产技术、良好的销售手段以及良好的改良措施;三是农民精神。要学习农民那种淳朴、勤奋、认真、不畏劳苦和好学上进的精神;四是不屈的斗志。该做到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到底;五是自力更生的精神。也就是“绝不把自己公司的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的独立自主精神;六是团结合作精神。任何事业都不是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正所谓“人和乃是兴业之本”;七是重视人才培养。石田退三常说“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于人,无论任何事业要想实现重大的发展首先必须从培养人才这一根本抓起”。 石田退三总是不断地把他所理解的这些“丰田精神”灌输给企业的员工,并把这种精神的贯彻与公司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直到今天由丰田佐吉和丰田喜一郎等老一辈“丰田人”所开创的传统精神仍然得到了保持和发扬光大。丰田人至今仍然尊敬石田退三,并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卓越功绩。日本政府颁发的一级功勋章代表了国家对他一生贡献的最高评价。 4、丰田英二的创新实践 被称为“汽车巨子”的丰田英二,是丰田喜一郎的堂弟。丰田英二担任丰田汽车公司总经理和社长达40余年,直到1984年卸任。他继承了丰田家族的创新基因,对丰田的快速发展和“丰田生产管理模式”的完善都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丰田英二在丰田汽车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1954年,时任丰田常务董事的丰田英二出国考察,在管理方面引进了一套全新的生产方式,并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变成为众所周知的“看板方式”。这一方式实际上是丰田喜一郎率先倡导的“零部件应在正好需要的时间以正好需要的数量到达正好需要的位置”理念的具体体现。 1967年10月,丰田英二接任丰田公司的社长。丰田英二拼命努力工作,并主动与日本福特、日野、大发等国内各大汽车公司合作,研制开发生产各种类型的汽车。其中“卡洛娜”(“太阳的光冠”)、“可乐娜”(“花之冠”)已成为世界名车。丰田英二为了培养企业人才,创办了丰田工业大学、丰田中央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所等一系列的教育、科研机构。 1971年,日本政府废除了对于资本投资的政府管理,随之日本几家汽车厂家开始了与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的合作。然而丰田英二却不甘心随波逐流,无论如何要固守丰田作为国产汽车厂家的立场,一方面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一方面加快了年产200万辆生产体制的建设步伐。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