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国产皇冠的下线和上市活动已无悬念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11 13:57:01 文章录入:贯通编辑A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A |
|
即便如此,21日的活动依然盛况空前。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丰田汽车公司社长张富士夫分别率领双方的高管悉数到场。除了天津本地的官员之外,中央相关部委的领导也有不少亲临现场,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还发来长长的贺电。在1000多人的下线仪式上,一汽丰田极力彰显了自己的政府资源。从现场看,无论是一汽还是丰田,所要传递的信息都不单单只是一款新车发布。 国产皇冠下线当日,一汽与丰田战略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天津一汽丰田第二工厂正式建成投产。具备10万辆产能的第一工厂是2002年“天一重组”前,原天津丰田的工厂。一定意义上说,现有的第二工厂才是一汽与丰田签署合作协议后拥有的第一个全新工厂。这预示着,在威驰和花冠的“试水”之后,丰田“战车”从皇冠起,开始真正发力中国市场。 丰田的角色转变 去年12月3日,记者赴日本东京采访时,丰田常务役员金田新曾对记者说:“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太快,而且变化很大。作为中国市场的后来者,丰田在中国不可能起引导作用,我们要紧紧跟着别人走。” 皇冠下线的新闻发布会上,一汽丰田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古谷俊男说:“在日本,皇冠是高档车的代名词,但在中国,提到高档车,很多人会想到奥迪,我们要扮演一个挑战者的角色。” 古谷的话掷地有声,这是丰田在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摆出挑战者的姿态。丰田在中国的谨慎由来已久,市场策略的缓慢推进一度遭到业界的质疑。今年年初,丰田宣布副社长渡边捷昭将在6月份升任社长的同时,也公布了新的市场计划,到2006年,丰田汽车年产量将从2004年的750万辆增加到850万辆。此计划预示着,丰田在两年内将超过通用,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企业。与此不协调的是,在中国,丰田现有市场表现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作为丰田品牌旗舰产品的皇冠轿车开始在中国生产,丰田借此转身,开始以一个新的姿态应对中国市场。 当天,丰田现任社长张富士夫专程从日本赶来。他说:“第二工厂是一汽与丰田的象征性事业,在这里,我们首次在日本以外的地方生产了皇冠轿车。”2005年对于丰田来说,皇冠只是一个开始,10月份,丰田的一款B级轿车将在中国生产,伴随渠道拓展等一系列市场动作,丰田在中国开始寻求新的角色定位。 国产皇冠的使命 张富士夫说:“希望皇冠能满足中国高档车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中国的高档车市场竞争已经相当激烈,皇冠来了,两万辆的年产销计划中,绝大部分不会是新的市场增量,而只能在原有市场规模中分食份额。在皇冠上市的当日,上海通用正式公布了3款别克荣御轿车的市场售价,其中3.6升豪华版和2.8升豪华版即日起先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个城市开始销售。荣御选择在这个时候公布价格和全国上市,是直接针对皇冠的应对策略,由此足以看到,通用对丰田在中国的每一步棋都相当重视。 荣御对皇冠的销售有多大影响,现在还看不出来,但丰田似乎认为,皇冠的竞争对手只有奥迪。古谷说,在皇冠现有的近4000辆订单中,大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采购用车占了很大比例,其中最大的一笔订单是500辆。他对记者说,目前,皇冠只有3.0升一个排量,车型标准和价格是早些时候就已经定好的,来不及调整,但一汽丰田会尽快生产出2.5升排量的皇冠,以便更大面积的适应公务用车市场的需求。 消息人士透露,在皇冠上市前夕,一汽丰田针对公务用车市场的推广早已全面展开,依托一汽良好的政府资源,皇冠的订单是一个省一个省跑下来的。最近,天津市政府专门下发了一个文件,要求所辖单位在符合“中央5号文件”的前提下,要首选国产皇冠。今年6月,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将在天津举行,为满足会议用车需要,天津市政府订购了100辆皇冠轿车。另外的消息还有,在皇冠上市前的3月1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到天津市考察期间,专程察看了一汽丰田的第二工厂,有分析说,全国政协的采购车辆有可能选择皇冠。 国内的高档汽车消费中,私人用户逐年攀升,但公务用车的表率作用意义重大。迅速占领公务用车市场的同时,皇冠一系列新的市场策略也开始运行。值得一提的是,一汽丰田和太平洋保险公司专门开发了皇冠的专用保险,用户在购买两年内,如果不幸发生严重损伤达到50%以上,就可以更换一辆新皇冠。从皇冠开始,丰田极力希望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形象,并借此快速占领中国市场。 新车发布的背后 在皇冠之前,国内的公务用车市场,奥迪一枝独秀。拥有良好政府资源的一汽现在有了两张牌,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孰轻孰重却大有讲究。 皇冠下线仪式上,竺延风与其他一汽高层悉数到场,一汽和丰田携手走进“蜜月期”。皇冠的“开疆扩土”最不好受的是奥迪,而直接能够挖动奥迪墙脚的正是一汽的政府资源。从一定程度上说,在丰田和大众之间,作为中方合作伙伴的一汽开始用“此消彼涨”的策略确立自己的话语权。 近一段时间来,一汽和大众就车型引进和价格调整等问题出现了一些分歧。有消息说,大众在新车投放的决策中举棋不定。2005年,投放到一汽大众生产的只有加长版奥迪,帕萨特B6投放长春的传言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就价格调整而言,大众是不赞成价格下调的,而一汽希望大众产品进一步降低价格,以获取市场主动权。与大众的固执相比,丰田的新车投放计划和市场推进战略吻合一汽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一汽与丰田的“亲密”合作便顺理成章。 分析人士认为,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市场扩张目前还离不开中方合作者的支持;另一个方面,没有车型和技术优势的中方合作者也缺乏有力的话语权。在此前提下,拥有多个合作伙伴,并以此调剂能量便成了话语权争夺的有力筹码。但核心问题是,倘若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羽翼丰满,这种平衡术还管用吗?另一个层面,一汽丰田之外,广汽丰田项目也在加速筹备中。在一汽和广汽之间,丰田会偏向谁?利益为上的合纵连横中,没有技术优势的中方合作者难逃大权旁落的命运。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